科技查新,电子期刊,开放时间,相关链接。站内搜索。
湖北高校。教育网站,高校大学。
图书馆历史沿革/武汉大学图书馆
1893 年——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
1928 年——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
1935 年——狮子山顶图书馆建成
1985 年——现图书馆大楼建成
2000.8 ——原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图书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图书馆、湖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图书馆
开放时间/武汉大学图书馆
周开放时间:76.5—90.5小时/周
冬 季 夏 季
流通借阅: 星期一 —— 星期日
上午: 8:00——11:30 上午: 8:00——11:30
下午:14:00—— 17:15 下午:14:30——17:45
阅 览 室: 星期一 —— 星期日
上午: 8:00——11:30 上午: 8:00——11:30
下午:14:00——22:00 下午:14:30——22:30
(部分阅览室中午连续开放)
说 明:星期四下午为职工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不对外开放; 星期四晚上阅览室从18:00开始开放。
服务/武汉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听音收视、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课题查新、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现拥有服务器、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近 2000 台(套),建成了高带宽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通过国家教育科研网( CERNET )和互联网( INTERNET )向网上用户提供文献服务。读者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本馆的文献收藏信息、文献数据库及网上资源。
全校共设有八个*文献收藏中心和服务中心,分别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华中地区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ASHL )华中区域中心、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欧洲资料中心、世界银行资料保存图书馆和联合国资料保存图书馆,为全国高校及社会用户提供服务。
新馆介绍/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位于珞珈山西麓,珞珈山广场东北侧,地处武汉大学主校区的中心区域。 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5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31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4272平方米,容积率为1.36,建筑密度为29%,绿化率为37%。结构形式为仝现浇框架结构,独立柱基础。室内外机动车停车数为82辆,室外自行车停车数为800辆。 图书馆新馆(总馆)扩建工程2008年底动工建设,预计2010年底完工交付使用。与现图书馆面积结合,届时该馆将是全国高校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庭院式图书馆。
2011年10月28日,新图书馆正式对外试开放。图书馆(总馆)新馆*阶段的开放区域为图书馆大厅、A楼图书馆借阅区和电子阅览室、借阅区共有1600多个阅览座位,50余万册图书供读者借阅,新馆试行藏借阅合一的开放模式,读者可以带书包进图“图书借阅区”。
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遵循依山就势、新旧一体的设计思想,建筑优美,且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大空间、全开放、凸显交流共享功能的设计特色,毫无疑问将成为武汉大学的一处文化地标,开启武大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新纪元。
馆藏/武汉大学图书馆
全馆现设文理分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等四个分馆,均为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有 21个学科的藏书被评为“研究级藏书”,水利工程、动力工程、电力工程、测绘制图等专业的中外文书刊保障率位居全榜首,馆内还收藏有自 1907 年以来近一个世纪的生物医学检索信息;各种比例尺国家基本地形图和航空航天地球摄影照近 10 万件。其中,文理分馆主要收藏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管理、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类文献;工学分馆主要收藏水利、电工、动力、土木建筑、电子、机械、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类文献;信息科学分馆主要收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科学、大地测量、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印刷技术、光学电子仪器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类文献;医学分馆主要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管理学、口腔医学等类文献。全校 28个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在业务上由总馆统一领导,共同组成学校的文献服务网络。
现任领导 /武汉大学图书馆
副馆长:华玉民 肖仁清张洪元刘 霞
文理分馆长:黄鹏
工学分馆长:李玉安
信息科学分馆馆长:段晓玲
医学分馆馆长:肖家炳
分馆介绍/武汉大学图书馆
文理分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位于文理校区内。
馆藏内容:拥有相当规模的文献资源,以中文、历史、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等方面的理论性书刊为收藏重点,馆藏文献总量已达到330万册。每年入藏中外文图书12000多种,订购报刊5000余种。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武汉大学图书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外国哲学、国际法、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共产主义运动、经济学、北美经济研究、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古代文献、历史学、*古代史、数学、凝聚态物理、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化学、植物学等17个学科的藏书被评为“研究级藏书”,居湖北省*,其中马列主义、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字和生命科学等六个大学科的文献收藏量在全国高校居前五名。文理分馆近年来加强了电子文献的收藏,现已拥有各类型机读文献和数据库120余种,是目前收藏这类文献较多的图书馆。港台及原版图书15万余册,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善本800余种,其中有300多种收入《*古籍善本书目》。为满足文理校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藏书特点为文理图书全面收藏;教参图书系统收藏;科研图书重点收藏;博、硕论文完整收藏,使藏书体系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且具有研究性、学术性、学习性。
文理分馆下设办公室、文科阅览区(B楼、C楼)和理科阅览区(E楼)。
武汉大学工学分馆,位于工学部1教学楼(20层高的主教学楼)西面,是一个多功能、多学科、开放型、现代化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馆舍面积9697平方米,入藏中外文图书百万册,报刊5000余种,电子文献100余种,音像资料350余种。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的布局,侧重在水利、水电、电力、机械、能源动力工程、土木建筑和城市建设等专业文献方面形成了独有的馆藏特色。
工学分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关心职工、尊重读者”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诚信至上、减化程序、方便读者”的服务宗旨。馆内设有各类阅览室12个,阅览座位1千余个;流通部门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借还处。
除传统书刊(纸质品)外,还有现代化特征的“网上电子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和对多种媒体的信息源的深层次连接,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一流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
工学分馆下设机构:流通部、阅览部、学科服务部。
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科学分馆位于珞珈山南麓,信息科学学部的中心。前身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9月,1962年1月新馆建成,建筑面积6351平米。信息科学分馆是全国测绘科学文献收藏比较完备的单位之一。主要收藏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工程、测量仪器与制造、计算机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印刷技术、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中外文图书、期刊、会议文献、本校区硕、博学位论文、技术标准、规范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测绘学类核心期刊表中的12种期刊全部收藏;世界上出版最早的德国《测量》杂志从1873年的创刊号至今收藏完整。截止2006年底,信息科学分馆馆藏中外文图书约49万册、期刊5000余种、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影像相片、10万余张。
信息科学分馆馆长段晓玲,下设流通阅览部、学科服务部、办公室三个服务部门,有工作人员43人。
我们的服务承诺是:“读者有百分之一的需要,我们将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位于武汉大学医学部校区,馆舍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收藏基础医学、医学病毒学、神经精神病学、计划生育学、护理学、医学管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放疗、肿瘤学、口腔医学等学科专业的文献。截止到2009年底,医学分馆馆藏中外文图书约20万册,入藏报刊3000余种。
医学分馆下设流通部、阅览部、学科服务部和分馆办公室四个部门。
图书馆简介/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其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闻名于世。图书馆源于上个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 年正式建馆,1928 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1935 年启用坐落在东湖之滨、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大楼。1985 年在校园中心又建成了一座新图书馆。2000 年 8 月,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 四校图书馆也相应合并为新的武汉大学图书馆。全校现有馆舍面积图书馆为 41925平米,资料室为 16601 平米,总面积达到 58526平米。 目前,武汉大学图书馆正在拟扩建 3.5 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新馆竣工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武汉大学图书馆老馆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国内图书馆界*。
特色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位于新馆D3楼层。该部藏有线装古籍近20万册,善本800余种约1.4万册,其中有6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地方志1600余种、家谱400余种。影印古籍全部存放在C2中文阅览室,通过一条走廊与D3古籍阅览区紧密联结,读者可以无障碍穿行。
新建的古籍书库配备恒温恒湿、空气过滤、自动消防、隔热遮光等现代化古籍保护设施。书库内是整齐的全樟木书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天然的木质纹理搭配上深色条纹地毯,别有一派典雅庄重之气。
书库的两侧分别安排有古籍编目室、修复室和整理室。在编目室中,每一种古籍的特征被详细描述,使读者未见其书,便可对它有初步的了解。修复室是挽救破损古籍的医院,这里不仅有纸浆补书机、冷光工作台、超声波清洗仪等现代化修复设备,更有两位技艺高超的古籍修复师坐诊。那些痼疾缠身的书籍,不论是鼠啮虫蛀,还是水渍发霉,到了这里,都能重获新生。古籍整理室是为研究和利用馆藏古籍而设置,由专家对这些古老文化遗存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让它们能更好地为今人所用。
紧临书库的古籍阅览室是一个为古籍读者专设的阅览室,除法定节假日外,白天全天开放,闭架阅览。室内由博古架将其分隔为阅览区和服务区,布局独具匠心,若隐若现间,颇有宋代书院之遗韵。雪白的墙壁上点缀着几幅字画,更增添了几分雅趣。风和日丽的时候,煦暖的阳光从落地窗照进来,深红色的实木桌椅折射出柔和的光晕。
建设/武汉大学图书馆
15008115954近年来,图书馆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 对文献资源建设类型进行了适时调整,逐年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收藏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几年的建设,图书馆各类型电子文献逐渐成为学术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截止 2008年底,共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12个,中外文全文电子图书258万余种,326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万9千余种,63万余册,数字化文献资源总量居全国高校的前列,数据库内容已经基本涵盖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其类型以全文数据库居多,文摘数据库次之;而数据库包含的文献类型以及时反映较新学术成果的期刊为主,兼及图书、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产品样本、专利等各类。 初步建成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相结合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
馆办刊物/武汉大学图书馆
1、《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讯》
主要介绍武汉大学图书馆服务内容与工作动态,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指导,并发布图书馆界重要资讯。
2、《文献资源建设》
主要介绍国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动态,为国内同行提供较新专业信息,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和发展。本刊属于内部资料,免费交流。
3、《测绘科技文摘》
为测绘学科建立的特色资料库,提供专业检索。
4、《水利电力科技》
主要介绍国内外水利电力科学发展的信息和文献综述,季刊;
5、《评价与管理》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介绍科学评价相关理论、方法、指标和技术,追踪学科前沿和热点,及时报道本领域的较新科研成果,致力于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沟通科学研究与市场、社会的联系。其读者对象为校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本刊系内部赠阅和交流的非卖品。
6、《新世纪青年》
是为响应共青团中央1998年“*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而成立的。书屋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精心挑选了青年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等领域的健康、优秀图书,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青少年关心的话题,不断选择和补充新书,服务于广大青年师生。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